
奉天省造光緒元寶
光緒二十九年(1903年)奉天省建立造幣廠,于光緒二十八至三十二年(1902年-1906年)期間鑄造了光緒元寶銅元,以緩解銅錢供給不足,補充并逐步取代制錢,滿足東北地區(qū)經濟發(fā)展的貨幣需求。
正面中央鑄有滿漢文“光緒元寶”四字,珠圈外上端鐫“奉天省造”,下端鐫“當制錢十文”,左右兩側為干支紀年;背面中間為龍圖,上緣鑄英文紀地“奉天省”,下緣鑄英文紀值“十文”。有癸卯、甲辰、乙巳等紀年版別,不同紀年版別在鑄造工藝、圖案細節(jié)上略有差異。
普通蟠龍版,龍身形態(tài)較為常見;還有坐龍版,龍身呈坐姿,造型獨特。此外,根據(jù)龍紋的精細程度、龍鱗的排列等也可細分出多種版別。
作為清末貨幣改革的實物見證,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,反映了當時奉天省的經濟狀況以及清政府在貨幣領域的改革努力,對于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、貨幣史以及社會變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錢幣上的滿文與漢文相互映襯,體現(xiàn)了滿漢文化的融合,而龍圖則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皇權與吉祥的象征,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。奉天造光緒元寶十文存世量相對較少,特別是一些特殊版別,如奉天中花十文的“立龍”版和“坐龍”版,存世均極稀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