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傅抱石山水畫作
這幅傅抱石的山水畫作,似是天地潑墨,暈染出一片蒼茫浩渺之境。畫面以水墨為骨,以氣韻為魂,將山水的靈秀與雄渾熔于一爐。
遠景山巒,如巨獸蟄伏,以濃淡不一的墨色皴擦點染,那深淺交錯的筆觸,似是歲月蝕刻的紋理,把山石的雄渾厚重與云霧的縹緲虛幻糅合,營造出“山色空蒙雨亦奇”的朦朧意境,叫人望之而心生敬畏,仿若置身煙巒霧嶂間,聽風(fēng)聲與林濤交織,看光影共云靄纏綿 。
中景林木,以焦墨、濃墨寫就,枝椏虬曲,葉片攢聚,似在風(fēng)雨中抖擻精神,又似于靜謐里暗自生長。墨色的濃淡層次,勾勒出樹木的姿態(tài),有的挺拔如衛(wèi)士,有的欹側(cè)若隱者,它們是山水間的精靈,承接天光云影,吞吐四時氣息,為這幅水墨長卷添了幾分生機與野趣。
近景草廬,小巧而古樸,隱于林木山石之側(cè),像是塵世喧囂外的一方凈土。草廬內(nèi)似有隱者,雖身形難辨,卻叫人聯(lián)想其或正憑窗觀山、聽雨品茗,把滿心的清歡與寂寥,都交付這山水天地。草廬的存在,讓宏大山水有了人文溫度,也讓觀者的目光有了棲息之所,在山水的宏大與草廬的細微間,體會“小隱在山林”的悠然意趣。
整幅畫以水墨為語言,用留白作呼吸,將山水的雄渾、林木的蒼勁、草廬的幽微,編織成一曲無聲卻動人的樂章,叫人沉醉于這水墨氤氳的天地,感受中國傳統(tǒng)山水畫“咫尺之圖,寫千里之景”的奇妙,領(lǐng)略傅抱石筆下山川的神韻與風(fēng)骨,于黑白灰的交織里,觸碰東方美學(xué)的深邃與遼闊 。